English

创造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新模式

——记改革中的北京中加学校
2000-05-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朱振国 我有话说

“这短短的三年将在我的人生记忆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爱。”北京中加学校高三学生赵一楠在作文《我的高中生活》中这样写道。

中加学校是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加拿大纽宾士省政府教育部和加皇国际投资集团共同兴办的。中加学校理事长、加皇国际投资集团总裁彭建华先生介绍,中加学校将中西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融合在一所普通高中和高中后学校,同时实行中国的会考制和加拿大的学分制,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

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加学校和北京四中、试验中学一样,享有不参加统一会考的权力,可以着手改革高中会考制度,使中加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尝到了高中会考制度改革的甜头。

中加学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取得两个学籍,即中国学籍和加拿大学籍。由于中加学校的学历资格得到北美及英语国家大学的承认,而这些国家的大学一般不设入学考试,只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审核,所以,中加学校的毕业生可以不参加高考即可取得在北美等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入学资格。

中加学校为毕业生设计了4种出口:可以报考国内大学;可以选择攻读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大学,选择时可以任意报考若干大学,然后从录取通知书中自由选定;可以免试进入本校高中后读加拿大学籍管理的职业教育课程,毕业后就业或继续升读加拿大本科课程。

中加学校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建立在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课程结构及内容改革的基础上的。

彭建华先生介绍,中加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把我国高中的主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作为必修课,全部保留,由我国优秀中学老师按中国方式授课;同时引进加拿大中学重点课程:英语、计算机、地理、艺术课,由加拿大老师按加拿大方式用英语上。

中西合璧并不是两国教育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同一所学校内面对同一学生的教授,从中西教育方式中的细小差异入手,进行两种教育思想的碰撞,开展两种教育的比较研究,取得两种教育理念的融合,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当前学生厌学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在中加学校,曾针对一名学生的厌学问题召开研讨会,对这名学生进行评估。评估中,一位中国老师认为他厌学,但教另一门课的一位加拿大老师认为他那门课程学得好,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通过研讨,中国老师从加拿大老师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学到了用鼓励式、启发式语言对待学生,中外双方取得了一致意见。

又如,对学习成绩,目前中国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知家长。而加拿大学校则是发给学生自己,他们认为,分数是学生的隐私,是否给家长看,要由学生决定。中加学校采用了加拿大的模式,开始中国老师不理解。通过交流,中国老师接受了加拿大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样做避免了由于家长掌握情况不准确、处理方式不当而使问题恶化;学生认为老师尊重他,从而更信任老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家长也很高兴,认为学生自立能力提高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